德國主要采用疊合板剪力墻結構體系,目前已發展成系列化、標準化的高質量、節能的裝配式住宅生產體系。
瑞典目前新建住宅中,采用通用裝配建筑部件的占到了80%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模數法制化的國家。
丹麥推行建筑工業化的途徑是開發以采用“產品目錄設計”為中心的通用體系,同時比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礎上實現多樣化。
北美
美國的裝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工業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開始出臺一系列嚴格的行業規范標準。除了注重質量,更注重提升美觀、舒適性及個性化。現在每16個人中就有1個人居住的是裝配式住宅,并成為非政府補貼的經濟適用房的主要形式。
亞洲
新加坡的組屋一般為15~30層的單元式高層住宅,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嘗試采用預制裝配式建設,現已發展較為成熟,裝配率達到70%以上。
日本1968年提出裝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業化生產方式、高生產效率、住宅內部結構可變、適應居民多種不同需求的“中高層住宅生產體系”,經歷了從標準化、多樣化、工業化到集約化、信息化的不斷演變和完善過程。在此期間建造的裝配式建筑結構經受了1998年阪神7.3級大地震的考驗。
中國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優勢有目共睹,而我國裝配式發展一直速度緩慢。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周福霖曾表示,中國建筑裝配工業化程度僅為3%-5%,而歐美建筑達75%,瑞典更是高達80%,日本也能達到70%。
建筑裝配工業化程度低造成了我國建筑施工質量低下、建筑垃圾、建筑能耗陡然攀升等不可持續發展問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建筑能耗占國家總能耗47%,建筑垃圾占各個社會垃圾的45%。建筑能耗與建筑垃圾亟待降低。
2016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將“裝配式建筑”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還是第一次,足見“裝配式建筑”在黨和國家產業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位置。
2016年以來,我國力推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國家與各地方政府頻繁出臺相關促進政策,對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加大支持與推廣力度,打開了裝配式建筑行業的市場空間。
2017年3月住建部發布《“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隨之各個省市都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個別地市也出臺了文件要求中心城區社會投資建設的學校等公共建筑和其他縣區政府投資建設的學校等公共建筑項目建設全部推廣使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