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縮短了房屋的壽命?杭州土木建筑學會副秘書長陳旭偉在接受采訪時說:“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后,為了解決老百姓住的問題,很多地方確實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由于規范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來不及學習建筑常識,就從“稻田”直接上了腳手架。加上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同時本身建筑質量就十分低下的樓房更禁不住在中國屢見不鮮的破墻開店,野蠻裝修。浙江中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建筑師吳正群指出,磚混結構是一種“免疫力”很低的結構,往往看起來很強壯,但內里已經千瘡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墻再重新填回去,也虛不受補,因為結構性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2014年4月11日,住建部下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老樓危樓安全排查工作。
七天前,浙江省奉化市錦屏街道居敬小區第29幢居民樓部分樓體突然坍塌,造成1死6傷。盡管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住建部立即啟動全國性排查工作,表明奉化事故的風險具有普遍性。
實際上,安徽省住建廳先于住建部的全國行動,于4月8日緊急發出通知,要求全省重點排查六類危房,其中包括:危舊直管公房、使用年限超過20年的磚混(磚木)結構房屋、尚未解危的危險房屋、墻體傾斜開裂變形、抹灰突然大面積脫落或新近出現門窗突然不能自由開閉的房屋等。
其中,第二類危房恰似依照奉化出事居民樓的特征劃定。老舊住宅樓的安全風險究竟來自何方?
老舊樓多隱患
居敬小區第29幢居民樓,共五層三個單元,呈東西走向。4月4日約9時,西側的一個半單元15戶房屋突然坍塌。這幢磚混結構的建筑,建成于1994年7月,將滿20年就此夭折。
據新華網消息,這幢危樓2013年已被鑒定為C級危房。由奉化市房產公司開發,象山一建建造,奉化設計院設計。
根據2000年發布實施的《危險房屋鑒定標準》,房屋危險性分為四個等級。其中,C級危房是指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D級危房承重結構承載力已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幢危房。C級危房只要加固,D級危房需搬離。
20世紀80年代前,在指標不足、資金不足、材料不足的嚴苛條件下,中國的建筑方針是適用、經濟。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條基本原則,即“實用、堅固、美觀”。“堅固”原則的缺席,亦與當下老舊樓房的安全問題不無關系。
原建設部在20世紀80年代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國內大多數工業建筑物使用25年-30年即需大修,處于嚴酷環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壽命僅15年-20年。
1980年,國務院正式放行商品房后,城鎮住宅迅速增長。據原建設部統計,1979年至1990年,全國城鎮住宅建設累計投資是此前30年的6倍多,新建住宅面積是此前30年的近3倍。
然而,這一時期的住宅建設標準低,很多項目甚至沒有遵守建筑標準,彼時,審批、工程監理、驗收、質量控制整個系統都不健全。例如,《建筑法》在1998年才施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于2000年1月在國務院通過并施行。直到2001年國內才首次確定普通房屋和建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是50年。
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李啟明告訴《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目前絕大部分的危舊樓房都是磚混結構。這是由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興建的六層以下的住宅樓,幾乎清一色地采用了磚混結構。
建筑結構猶如一個人的骨架,支撐著整個建筑物。與如今的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不同,磚混結構是以大部分磚墻和小部分的鋼筋混凝土來承重的,適用于低層或者多層建筑物。對于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孰優孰劣,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筑師馬國馨表示,“不能一概而論,關鍵要看設計技巧。
磚混結構的最大特點在于,其承重墻一旦受到破壞,就危及結構安全性。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高級工程師沈金箴告訴《財經》記者,現在老舊樓房的業主更替周期大大縮短,頻繁的裝修會對建筑結構造成破壞。
在此次住建部全國大排查中,亦將裝飾裝修涉及拆改主體結構或明顯增加荷載的房屋作為重點目標之一。2012年底,寧波市徐戎三村發生的住宅倒塌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寧波市政府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倒塌房屋幾乎每一層都存在拆改承重墻體、違法搭建、改變房屋使用性質等現象。
此外,房屋的工程質量也存在問題,部分結構材料強度不足,防潮層施工不規范,墻體砌筑砂漿抗壓強度等多項指標不達標。正可謂先天不足,后天多病。